关灯
护眼
字体:

秀才提亲(第2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王氏点点头,觉得林小满说得有道理,“也是,青山已经去打听了,咱们就等着消息吧。”虽然心中仍有不解,但她也没再继续纠结下去。

沈青山出了门,特意找来一位从清溪村嫁到他们村的婶子,请她回去帮忙打听一些消息。他承诺一旦有了确切的消息,便会付给她五十文钱。那婶子一听有这等好事,喜出望外,立刻动身回清溪村去打探。

正巧,她在回村的路上碰到了刚从县城借钱回来的李崇文。李崇文面色憔悴,神情黯淡,似乎遭遇了不少挫折。面对热情搭话的婶子,他只是勉强应付了几句,便匆匆返回家中。婶子见他神情有异,便转而向他家附近的邻居们探听情况,经过一番东拼西凑,终于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她不敢耽搁,连忙赶回清溪村,将打听到的消息告知沈青山,拿了那五十文钱,心满意足地离开了。

沈青山得知消息后,马不停蹄地来到林家。此时,王氏和林小满正坐在院子里闲聊。看到沈青山到来,二人心知他定是打探到了什么消息。

沈青山也不卖关子,开门见山地将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。

“你说那个秀才的娘为了他爹的药钱找上我?她儿子不是说去借钱了吗?”林小满听完,颇有些无奈地说道。

“她儿子应该是不知情的,今天刚从县城回来,脸色很不好,估计是没借到钱。”沈青山解释道,虽然他并不完全了解内情,但也觉得秀才即便无辜,也不能全然置身事外。

“这人是怎么想的,她想给儿子娶媳妇,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嫁!”林小满满头黑线,觉得这简直是把他当成了冤大头,还指望他感激涕零。不过是个秀才而已,有什么了不起的?

“或许是儿子考中了秀才,让她生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吧。”沈青山也不为那秀才娘辩解,只是淡淡地说道。

“不管她了,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。”林小满挥挥手,不想再为这事费神,索性将它抛诸脑后。

李崇文回到家中,得知此事后,心中郁结,忍不住第一次对母亲大声说话:“娘啊,我之前不是再三叮嘱过您,咱们不能做这等亏心事吗?您怎么还是去了!”他语气中满是无奈与责备,“如今倒好,里子面子全都丢尽了。”

黄氏低下头,神情惶恐,诺诺道:“娘也没想到那林家竟然不肯把那哥儿嫁过来。娘这也是为了你好啊……你爹的病等不了,娘一时心急,就做了糊涂事。”说完,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。

李崇文见状,心中一软,叹了口气道:“唉,算了,我去给人家赔个礼,道个歉,此事就此作罢,以后不要再提了。爹的药钱,我会想办法的。”他挥了挥手,心累地不愿再多说什么。

没有看他娘的神情,李崇文取了家中仅有的几本手抄书籍,便匆匆赶往清河村。

抵达清河村时,已是黄昏时分。林家刚用过晚饭,正在院子里歇息。听到门口有人喊,沈青山与林小满走了出来,见到李崇文手持几本书,虽未见过本人,但从那周身的气度便知他不是一般农夫。

李崇文见二人身影,连忙九十度鞠躬,态度谦卑,言辞恳切:“沈老弟,林家哥儿,实在对不住,家中老母做事糊涂,给你们添麻烦了。这几本书乃是我手抄的启蒙书籍,虽不值钱,但聊表歉意。还请收下,他日定当补上厚礼,恳请你们原谅家母的过失。”

林小满看了沈青山一眼,沈青山上前接过书籍,林小满翻阅了一下,见是这个时代常用的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,字迹工整,颇为用心。

见二人收下赔礼,李崇文松了口气,再次郑重道歉,准备离去,却被林小满叫住。

“你不是去县里借钱吗?借到了吗?”林小满问。

“小生惭愧,未能借到银钱为家父拿药。”李崇文神情低落。

林小满拉过沈青山,悄声说:“青山哥,如果我请他来我们村当夫子,教孩子们念书识字,你会不会吃醋啊?”

沈青山耳根微红,答:“小满决定便是,我相信你。”

林小满调皮地对着他耳朵吹了口气,见他耳根越发红通通,心中欢喜不已。随即转身,清了清嗓子:“李秀才,是这样的,我们村正打算请位夫子来给孩子们启蒙,不知你是否愿意来?我可以给你三两银子作为束侑。”

“当真?”李崇文惊喜地抬起头,没想到他们不仅原谅了他娘的行为,还愿意请他当夫子,束脩也不低。

“当真。”沈青山接话,“如果你有需要,我们可以提前预支一笔银钱给你,让你为父亲抓药。你一周后过来给孩子上课吧。”

“是,李某知道了。谢谢两位。”李崇文感激不已,对着两人又鞠了一躬。父亲这一病,让他稍微懂了些人情世故,也看清了一些人的真面目。

随后,李崇文向二人借了十两银子,签下契约,便匆匆回去为父亲抓药了。这一经历,让他明白,人生在世,有时不得不低头,但也有时,会遇见意想不到的善意与机会。

林小满和沈青山目送李秀才离去后,来到了林村长的家,准备与他商谈此事。一进门,林小满便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林叔,我们有事和您商量。我们请了一位夫子,想为村里的孩子们启蒙。”

林村长一听,惊讶得胡子都被自己扯下了几根,满脸惊喜地问道:“满哥儿,此事当真?你真的请了位夫子来为孩子们启蒙?”

林小满笑着点头:“林叔,这事儿哪还有假的。我们已经定下了,不知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做学堂?”

林村长连忙说道:“有,有,祠堂就可以。那地方宽敞,又安静,真是再合适不过了。”他兴奋地转起了圈圈,嘴里念念叨叨:“这夫子有了,束侑怎么算呢?还有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,对了,还需要桌子椅子……”

沈青山打断他的话,安慰道:“林叔放心,束侑由我们出,孩子们只需要带个拜师礼意思一下就行。桌椅可以找村里的木匠打,不需要太精致的,实用就好。”

林小满也在一旁补充道:“对,一开始可以用沙盘写字,去溪边淘些干净的沙子,装在木盒子里,用树枝练字。后期如果有聪明的孩子需要考童生什么的,笔墨纸砚和书籍我们都可以提供。”

林村长听后,激动得难以自已,对着两人深深鞠了一躬:“请受老夫一拜。村里有你们这样为村子着想的人,真是祖坟冒青烟了。”

林小满连忙扶住他,笑道:“哈哈,林叔不必说这些话。村里好我们才好嘛。”他又交代了几句细节,便与沈青山告辞了。

此时,天已黑透,繁星点点,夜空中闪烁着点点光芒。林小满和沈青山走在回家的路上,心中满怀期待。明儿,又将是美好的一天,村里的孩子们也将迎来新的希望和未来。

章节目录